作者:蓬岸 Dr.Quest
知乎文章编号:21829764
创建于:2016-08-04 1:27:28
修改于:2016-08-06 7:20:02
似乎在大多数中文媒体的语境中,个人电脑发展史似乎就是这样的:
70年代:Apple II
80年代,IBM大战苹果,IBM胜
90年代,Wintel帝国
00年代,苹果靠iPhone逆袭成功
但事实上,个人电脑的发展史远不是如此单薄,从Apple II的那个时代起,个人电脑大战一直都是围绕着两大微处理器供应商——Intel和Motorola展开的,从今天看来,IBM当年选择开放的PC架构是Intel阵营取得胜利的关键,因为在当时仅以IBM一己之力,是几乎不可能战胜Motorola阵营的精兵强将的。
Motorola 68000,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m68k处理器,要到比Intel 8086处理器晚两年的1979年才出现,这也让它未能成为IBM PC的心脏。为了不落后于8086,m68k在设计上使用了32位寄存器和内部总线,成为一款16/32-Bit混合型CPU,性能也较8086更强,所以80年代的主流的家用电脑为了实现图形界面和多媒体功能,都采用了m68k处理器。
Apple Lisa被认为是消费市场上第一款采用了GUI的个人电脑产品,而展出的这台则是Lisa于1984年的改进版Lisa 2,相比初代的Lisa,第二代产品还用了和Macintosh电脑上类似的3.5寸软驱。
虽然很多人认为Macintosh是Lisa的替代品,但实际上这两款产品的开发却几乎是并行的。Lisa被设计为高端的Apple III的继承者,而Macintosh则被设计用来替代Apple II。相比Macintosh,Lisa被设计为“开放系统”,具备可以安装扩展卡的插槽。
Apple Lisa 2
CPU:Motorola 68000/5MHz
内存:512KB~2MB(标配1MB)
显示:12英寸灰度显示器, 720x364分辨率
软驱:索尼3.5寸软驱,400KB SSDD
硬盘:5MB/10MB,外置式(照片中没有安装)
系统:Lisa OS
Macintosh最初设计为使用Motorola 6809E处理器的8-Bit电脑,不过在1980年,融合了部分Lisa开发成果(包括68000处理器,以及基于Lisa图形功能开发的QuickDraw)的Macintosh使苹果的整个产品线都迁移到68000处理器上来。
1984年上市的Macintosh有着比Lisa更快的8KB CPU,不过相比起面向高端市场的Lisa,Macintosh只配置了较少的128KB内存,不过无论是Macintosh(US$2495)还是Lisa($9995),在当年都是相当昂贵的产品,对于他们来说,8-Bit家用电脑仍是较为可以承受的选择。
Apple Macintosh
CPU:Motorola 68000/7.83MHz
内存:128KB/512KB
显示:9英寸灰度显示器, 512x342分辨率
软驱:索尼3.5寸软驱,400KB SSDD
系统:System 1.0
在Macintosh刚刚问世的那段时间,大多数的软件开发者对于开发图形界面的软件仍然相当的陌生,随着1984年的Multiplan(Excel的前身)和1985年的Word陆续登陆Macintosh平台,微软是当时Macintosh平台上最重要的软件开发商之一。
1984年,Commodore的创始人Jack Tramiel由于和Commodore的早期投资人Irving Gould在经营理念上的冲突,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建的Commodore,与追随自己的一批老员工一起创办的Tramel Technology,开始设计基于Motorola 68000处理器的新型电脑。而此时的Atari,正深陷1983年“Atari危机”所带来的电子游戏大崩溃当中难以自拔,此时Jack Tramiel看好Atari遍布世界的制造与销售网络,将Atari的消费电子部门收入囊中,并于Tramel Technology合并成为新的Atari Corp.(之前的Atari全名为Atari Inc.)
Atari ST的操作系统Atari TOS使用了由 Digital Research开发的GEM图形界面,是当时市面上能买到的少数几款预装有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之一,加上使用了与Macintosh相同的Motorola 68000处理器,被当时的许多媒体称为“Jackintosh”。
在MIDI音乐的历史上,Atari ST电脑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,与其他电脑需要额外的接口板、接口箱不同,Atari ST内置了MIDI输入输出接口,使其成为当时最适合MIDI创作的电脑,著名的音频软件Cubase以及Notator(Logic Pro的前身)都出现在这一平台上。
Atari ST
CPU:Motorola 68000/8MHz
内存:512KB~4MB(图中的1040ST预装1MB)
显示:600x200 4色,320x200 16色
声音:Yamaha YM2149 PSG,MIDI输入/输出
软驱:3.5寸软驱,360KB SSDD
系统:TOS
实际上,早在Jack Tramiel收购Atari消费产品部门之前,Atari内部就有技术人员开始了对Motorola 68000处理器的研究,曾经主持Atari 800芯片组中ANTIC芯片设计的Jay Miner就是其中之一。只是当时的Atari并没有开发新型电脑架构的意愿,使Jay Miner不得不另外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新型电脑,这就是后来Atari ST最大的竞争者——Amiga。Amiga电脑传奇(一)
Amiga以其强大的图像和声音处理功能著称,其三芯片的芯片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Atari 400/800中三芯片结构的延续,其显示部分支持非常超前的4096色显示,而声音部分则可以支持立体声8-Bit PCM,并同时支持播放四个独立的音轨。
得益于强大的图像和声音处理功能,Amiga上出现了一大批面向数字内容创作的软件,这其中就包括了成为90年代游戏图形标准的Deluxe Paint 写给程序员的美术创作指南,著名的三维绘图软件LightWave,而Tracker music这种电脑音乐类别也出现在Amiga平台上。
这台1987年的Amiga 500是Amiga面向家庭用户的低端产品,同时期的,还有1985年上市的“原版”Amiga 1000和高端型号Amiga 2000,不过Amiga 500的处理器和内存并没有因此而缩水,只是少了高端用户所需的扩展插槽。
Amiga 500
CPU:Motorola 68000/7.14MHz
内存:512KB~8MB(预装512KB)
显示:600x400 16色,320x200 4096色
声音:Amiga Paula,8-Bit立体声
软驱:3.5寸软驱,880KB
系统:AmigaDOS+ Amiga Workbench GUI
1982年,曾经喊出“网络就是计算机”,并发明了Java语言的太阳计算机系统(Sun)公司开始开发他们的Unix工作站产品,最初的产品线从Sun-1(68000)到Sun-3x(68020)都是基于Motorola 68000系列微处理器开发的。博物馆里展示的,是1986年的Sun-3/160,这台Unix工作站使用了16.67Mhz的Motorola 68020处理器,并配备4MB~16MB的内存。操作系统则是基于BSD的SunOS,同样得益于Unix体系良好的延续性,今天的Linux用户使用这台机器并不会感到太难上手。
这台工作站最引人注目的,使其分辨率高达1152x900的19英寸显示器,想一下现在市面上那些分辨率只有1366x768的笔记本电脑,就知道这台当年只有灰度显示的显示器是多么的超前了。
Sun-3/160
CPU:Motorola 68020/16.67MHz
内存:4MB~16MB
显示:1152x900 灰度
系统:SunOS
扩展槽:12个VME扩展槽
当年SunOS上面的窗口系统并非是现在在类Unix系统上流行的X-Window,而是自行开发的NeWS(Network extensible Window System - 网络可扩展窗口系统),NeWS采用PostScript解释器来驱动其界面显示,这一点非常类似于后来在NeXT上使用的Display PostScript。而NeWS的许多界面元素,后来也影响到OPEN LOOK和Motif中(看到那个熟悉的小挂钟了吗?)。
1985年,离开苹果的史蒂夫·乔布斯希望设计一款面向高等教育的“3M电脑”(megabyte,megapixel ,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百万字节内存,百万像素显示器,百万指令每秒)。1989年,乔布斯带来了这款名为NeXT的电脑,它装备有25Mhz的Motorola 68030处理器,8MB内存,256MB MO驱动器,40MB~330MB的硬盘,10Mbps以太网,以及17寸1120x832高分辨率显示器。
虽然高昂的售价$6500(约合现在$13000)未能让NeXT电脑在普通用户中取得成功,但在高校、政府和科研机构相当受欢迎,世界上第一台Web服务器就是架设在CERN(欧洲核子研究中心)的一台NeXT电脑上的。
NeXT Computer
CPU:Motorola 68030/25MHz
FPU:Motorola 68882/25Mhz
DSP:Motorola XSP56001
内存:8MB~16MB
显示:1120x832 灰度
系统:NeXTSTEP
时至今日,我们仍然能在苹果的macOS和iOS上找到许多当年NeXT电脑的痕迹,最新版本的XCode的界面设计器就是当年NeXTSTEP系统的界面设计器Interface Builder的后裔。
Project Builder(在Mac OS X 10.3中改名为XCode)和Objective-C代码,至今仍然是苹果平台上的主力开发环境。
NeXT上的国际象棋游戏,20多年来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。
这一张图中,运行的是1995年的浏览器OmniWeb,The Omni Group从198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NeXTSTEP和后续的Mac OS X以及iOS的开发,也是最早应用Cocoa框架的应用程序开发商之一。macOS和iOS上流行的OmniFocus也是他们的产品之一。
相比Motorola的68000系列(1979),Intel进入32位时代整整晚了7年,不过在IBM开放架构的支撑下,一批实力雄厚的PC兼容机厂商涌现出来。1987年,康柏电脑抢先发布了自家的Deskpro 386电脑,比老大哥IBM领先了整整七个月。
这台出厂于1989年的Compaq Deskpro 386S是使用Intel 386SX处理器的低端型号,其管脚兼容286主板,所以只能算是一部16/32位混合型处理器,但在当时这样的电脑仍然是非常昂贵的,1MB内存,5.25寸软驱,不带硬盘的最低配置也要$3799,如果加上40M硬盘和彩色VGA显示器的话,价格则要$5018。
Compaq Deskpro 386S
CPU:Intel 80386SX/16Mhz
内存:1MB~13MB
显示:VGA
系统:DOS 3.31
软驱:5.25寸1.2MB或3.5寸1.44MB
1990年,微软推出了两个重量级的产品:Windows 3.0以及从Forethought收购而来的PowerPoint,Windows 3.0添加了386增强模式,支持32位内存寻址,并在一年之后加入了Windows多媒体扩展,将PC带入多媒体时代。而PowerPoint则创造了PPT这一大家耳熟能详的新名词,改变了商务展示的模式。
1989年,Intel的486处理器进一步强化了32位x86处理器的性能,整合了FPU和8KB片上L1-Cache的486DX最高主频可达50Mhz,同时具有50MIPS的峰值性能,而它的前辈386 33Mhz只有11.4 MIPS,而其竞争对手Motorola 68030在50Mhz下也只有18 MIPS,微处理器大战的天平开始倒向Intel一方。
这台Gateway 2000 4DX/33推出于1992年,此时486电脑逐渐开始成为商用市场的主流,这台电脑装备有8MB内存和212MB硬盘,带有1MB显存的Cirrus Logic显卡(集成在主板上),并可以扩展到64MB内存。
Gateway 2000 4DX/33
CPU:Intel 80486DX/33Mhz
内存:8MB~64MB
显示:Cirrus Logic 1MB
系统:DOS 5.0+Windows 3.1
软驱:3.5寸1.44MB
1995年,在滚石乐队Start me Up的节奏中,划时代的Windows 95上市,正式拉开Wintel王朝的序幕,486处理器的主频一路狂飙至100Mhz,而Motorola 68000系列的最后一款产品68060则永远的停在了66Mhz。
微软为了尽可能的展示Windows 95系统的强大功能,开发了一系列配套的应用软件,其中就包括这款把“拟物化”发挥到极致的Microsoft Bob。虽然Bob被PC World评为25款最差的科技产品中的第七名,但却启发了联想“幸福之家”系列的开发,而屏幕上那只小黄狗,也作为“Office助手”一直被保留到Office 2003中。
世纪末的1999年,Wintel帝国正处于其鼎盛时期,虽然微软仍然面对反垄断调查的困扰,但事实上已经没有对手,8-Bit时代的诸侯Apple、Commodore、Tandy和Atari中只剩下Apple还在勉力支撑,而x86处理器的频率也在此时突破1Ghz,不仅把老对手68000远远甩在后面,许多高性能的RISC处理器也感到巨大的压力。
这一年,以廉价的直销模式运营的戴尔电脑超过康柏成为世界第一大PC制造商,这台Dimension XPS B733具备超越其前辈的许多特征,800Mhz Rambus高速内存总线、AGP 4X高速显卡接口,高性能的SoundBlaster Live! Value声卡,以及纯32位的Windows 2000操作系统。
Dimension XPS B733
CPU:Intel Pentium III/733Mhz
内存:128MB RDRAM
显示:TNT2 M64 32MB,AGP 4X
声音:SoundBlaster Live! Value
软驱:3.5寸1.44MB
硬盘:30GB 7200RPM,ATA66
显示器:Dell UltraScan P780 17寸特丽珑
系统: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
这一时期,IBM兼容机成为家用电脑游戏的主流平台,在之后的语境中,“PC游戏”这一概念,往往特指IBM兼容机上的游戏了。
记得90年代中期笔者第一次进学校的电脑房的时候,仍然是需要穿鞋套的~( ╯□╰ ),在活电脑博物馆中,有一个被称作“conditioned room - 空调房”的区域,不过别紧张,不需要穿鞋套就可以进,下一期带你逛西雅图活电脑博物馆(五)我们将带你走进空调房,看一看那些曾经“养尊处优”的大型主机们。